- 助推乡村振兴 展示“三社”融合发展成果 2020-01-12
- 重庆市社组织贫困地区合作社名优特农产品亮相第十九届西部农交会 2020-01-10
- 重庆市渝北区供销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2019-11-26
- 2019陕西(宝鸡)名优农产品展销推介会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举行 2019-11-04
- 重庆市供销社助推脱贫攻坚 服务乡村振兴 2019-11-04
- 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会在綦江召开 2019-11-04
- 重庆九龙坡区巴福供销合作社:参与农资废弃物回收 拓展经营业务 2019-10-17
- 重庆市梁平区供销社围绕提高“三率一度”做文章 稳步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工作 2019-10-16
- 重庆市渝北区供销合作社 着力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2019-10-16
- 重庆市渝北区供销合作社组织召开 渝北区“三社”融合发展工作推进会 2019-10-12
热点关注
—— NEWS CENTER ——
新闻中心
荣昌区小鱼苗游进大市场
作者:
来源:
2015/08/27 14:56
【摘要】:
今天卖了鲤鱼水花鱼苗400万尾,收入8000元,还有3个购买商也要来订鱼苗。”近日,荣昌区双河街道鱼苗社区,笔者见到刘召华正身穿草绿色的防水服,与丈夫一起在鱼塘移置水花鱼苗孵化床。
不到半个小时,孵化床被移出了池塘,刘召华夫妇把鱼苗网拉至塘边,娴熟地操作着充氧、扎袋环节……
孵鱼苗大有前途
25年前,刘召华从该区清江镇嫁到双河街道鱼苗社区。
鱼苗社区是该街道的养殖鱼苗基地,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孵化出各种鱼苗,良好的水源和成熟的技术,为该社区村民们孵化鱼苗创造了条件。
刘召华的丈夫和公公、婆婆都会孵化鱼苗,是个孵化鱼苗的世家。但以前,他们搞养殖业,只是为了挣点零用钱补贴家用。
后与外面来购买鱼苗的商人接触多了,刘召华觉得,孵化鱼苗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事业。
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们一家已经成熟地掌握了建鲤、花白鲢、鱼鳅等鱼种的孵化和养殖。目前,年孵化鱼苗数量在1亿尾以上,成为街道屈指可数的养殖大户。
自创孵化鱼苗法
刘召华告诉笔者,最初,按照父辈传下来的技术,孵化出来的鱼苗成活率不高,于是不少养殖户开始退养;后来,她和丈夫花了很长时间,摸索出一套孵化鱼苗的新方法,那就是:通过尝试用各种植物的叶子来孵化鱼苗,终于发现用蕨树叶子孵化鱼苗成活率高。
“实验成功后,我们把这种技术传给了村民们。”刘召华说,后来,孵化鱼苗过程中遇到问题,村民们都商量着来解决,不少难题在众人的智慧中迎刃而解。
刘召华说,经过多年实验,她还与家人一起,成功培育出一种“黄金鲫鱼”的新品种(注册商标为:渝西巨鲫),因为长势快、体型长、约带金黄,肉质细嫩带甜,鱼苗价格是普通鲫鱼的好几倍。因此,每年的春季,她都带领村民们一起孵化这种鱼苗。
打造“渝西第一村”
近年来,随着当地鱼苗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刘召华又有了新的打算,她想把该社区打造成鱼苗养殖“渝西第一村”,让更多外地养殖户,都能到这里买到各种品种的鱼苗。
“我们孵化的鱼苗成活率高,在数量和质量上下足了功夫。”刘召华说,“今天这130多平方米池塘,就能收入2万元,‘黄金鲫鱼’更是畅销,还没开塘就已全部预订。”
如今,刘召华把鱼苗养殖做得风生水起,一年四季都有黄金鲫鱼、草鱼、花鲢、白鲢、泥鳅等销售,每年鱼苗的销售持续10个月,今年预计能产1亿多尾鱼苗,产值预计可达100多万元。
目前,在刘召华的带领下,该社区共建高标准养鱼池1800亩,从事养鱼的农户50余户,1200余人从事养鱼业,年产鱼苗3亿尾,鱼苗远销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部分销往越南、缅甸等国家。
“我们孵化出的鱼苗最高可以卖到100元/万尾,最低可卖20元/万尾。”刘召华高兴地说,仅鱼苗产业一项,该社区纯收入就达到了200余万元。
上一篇:
畜牧业以三变求“三保”
石柱:工人在用菜叶覆盖花菜菜心
下一篇:
聚焦